KTK设计奖2024学生组获奖精选|优秀奖作品选辑三
KTK2024优秀奖作品精选
-学生组-
Selected Excellent Award Works
-Student Group-
本系列中KTK设计奖整理了160余件2024年学生组优秀获奖作品与大家分享。本篇为本系列第三辑,共选取30余件不同类型的设计作品,欢迎大家欣赏与讨论。
*作品排序不分先后
COLLECTION 3
-
树木社交群像
作者*
杨海川/尹丽英/戚袁柠
类别*
综合设计
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导师*
马岚
理念*
本设计以树木为喻,探究其个体、树冠负形及枝叶交织,映射人际社交关系及影响因素。树冠羞避暗含社交距离,枝叶紧密交织隐喻“六人定律”,强调社交网络紧密联系。设计旨在激发观者对自我社交性格、距离及网络的反思,深入理解人际关系奥秘,感受社交世界的微妙与广阔。
隔阂
作者*
饶友胜
类别*
海报设计
学院*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导师*
唐军
理念*
“隔阂”一词常被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和交流障碍。在本设计中,选择“手”作为主要元素,旨在以一种直观且富有表现力的方式诠释隔阂这一抽象概念。整体采用了暗淡的色调,灰色,以营造出压抑和沉重的氛围,突出隔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这个以“手”为元素的设计,希望观众在第一眼看到时就能直观地感受到隔阂。
-
器∞
作者*
解奕琳/张子枫/张芷睿
类别*
三维动画
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导师*
蔡文超
理念*
在传统语境中,工艺是场域事件的载体,时代变迁、世事沉浮,都于器物上留痕。作品着眼于传统工艺边缘化处境,将每个非遗的技法及器物用平面化语言提炼,继而通过建模手法完成立体叙事,使器物美感与匠人精神结合。器始于一,聚而成百,将被时代束之高阁、难以触及的手工艺通过物质片段连接观者与未来,使其得以活化和展示。
36.3°C-37.3°C
作者*
魏向民/李天意
类别*
书籍设计
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导师*
吴帆/陈慰平
理念*
36.3°C至37.3°C之间的温度区间在新冠疫情期间是辨别个人病理学意义上“合法”身份的基本标准,也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主要通行证。设计师站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用热感应成像仪记录了宜家保安在清场过程中触摸过的100件物品,作品通过温度检测者的视角观察物品的“合法”身份,探讨公共空间对身份的认知与分类。
粤语影视档案
作者*
贾瑛琦/吉安淇/陈冬瑶/冯翎玲
类别*
书籍设计
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导师*
陈美欢
理念*
档案从80年代开始,在香港电影最繁荣的时代,以档案为载体,结合不同年代的电影作品,归纳在智能手机还没有流行的年代,以电影作品组成的记忆链接,形成连接几代人的粤语档案,穿越时空界限,回到以前。
-
交织与重塑:
文化挪用的探索
作者*
徐子皓
类别*
书籍设计
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导师*
刘念
理念*
这本书籍通过文字、图像和材料的实验性编排,进行视觉化探索,旨在探讨在跨文化交流和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形态碰撞的背景下,文化挪用、杂糅与创新的界限;思考文化挪用和创新的当下与未来。书籍特意设计成“W”形双册形式,分为《#话题》、《挪用》、《求索》三个部分,使读者既可以单向阅读,也可以左右对照阅读。
-
CKAD视传+秦嘉霖+邱俊杰
讲座海报
作者*
陈翼渲/刘宁臻/徐恬
类别*
海报设计
学院*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导师*
张翼
理念*
汕头大学CKAD视传+讲座活动海报,采用讲座两位字体设计师的代表作进行创作。运用偏旁突出主讲人姓名、公司(邱俊杰、昊格高定字)等关键词,海报拆解字体设计师代表作作为设计元素制造氛围,直观感受本次讲座主题和内容。
-
Foward
作者*
何旭
类别*
海报设计
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导师*
刘镔
理念*
作品是为YES乐队专辑《close to the edge》所作的歌词册及乐队成员卡片,以视觉符号展现音乐表现的画面。歌曲令人思考自我价值及人生终点,北京话“回去了”暗示了终点或即原点,从中提炼出视觉元素“圆”。圆球不停滚动构成河流,就像虽有物质枷锁曾束缚脚步,但我们仍会冲破牢笼勇敢向前。
-
山水隐居·乡韵有机
作者*
王庆/许原
类别*
空间设计
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聊城大学
导师*
刘启明
理念*
山水隐居·乡韵有机——乡村“三生”空间视角下的生态民宿建筑设计。这是一处渐隐于山林的度假民宿建筑,基于自然生态理论,巧妙运用地势,将萦绕山林的环境心理有机融入建筑设计中,同时充分结合当地乡村的现有资源,推动当地的乡村振兴工程。
-
回响
作者*
刘思妍
类别*
书籍设计
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导师*
龚唯
理念*
《回响》是一部记述时间跨度超越一个世纪的家族回忆录,由我的外婆与其兄弟姐妹共同编纂,记录着他们的父母(我的太爷爷太奶奶)青年、壮年、老年的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叙述着他们对父母的回忆,包括着求学、经历战乱、为国从戎、建立事业、教育子女、救死扶伤的种种经历,展现了在那样特别的年代下普通百姓不平凡的一生。
-
杭未央
作者*
文沭二
类别*
海报设计
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导师*
周峰
理念*
源于南宋时代西湖十景的却也一直在变迁其内容以符合当下时代气息。在未来,曲院风荷的荷花是杭州的奥林匹克莲花碗,荷叶是杭州众多体育场馆,代表了杭州的运动精神;花港观鱼,观的是良渚文化的玉鱼,代表杭州的文化遗产,苏堤春晓的苏堤是杭州的地铁路线,像桥一样连接彼此...设计上充满了蒙太奇般的趣味性。
新春开市
作者*
辛佳崇/黄俊杰
类别*
海报设计
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导师*
欧阳文昱
理念*
新春开市集市是揭阳古城区的2024年春节特别企划,视觉上采用三色布纹理、街头艺术字、打扫工具来共同渲染辞旧迎新、新春开市这一主题。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扫除杂物,以全新的、红火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
潮·汕
作者*
曾钰琪
类别*
海报设计
学院*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导师*
余元/姚雪凌
理念*
潮汕建筑的门楼具有“外面的世界是石雕的世界”之说,站在一座建筑前,映入眼帘的便先是精雕细琢的各种石雕。海报设计采用潮汕建筑中典型的石雕图案来进行表现,字体的变形与处理用以表现潮汕的地域特征,将其印在这一的海滨城市中,从中可窥见历史的斑驳与工艺的高超,体现了潮人的人文精神与独特气质。
-
梦境调查报告
作者*
陈可昕
类别*
书籍设计
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导师*
黄肖铭
理念*
梦境调查报告是以同名的科普类书籍作为文本基础,结合我自身的梦境经历创作的设计作品。书中主要表达了人类常见的四种梦境:漂浮、时间、考试、黑暗。创作融合了模糊与清晰、抽象与具象的视觉元素,以此展现梦境中的景象。本人持续探索人类梦境如何影响视觉艺术的创作与发展,以期推动生活、艺术和知识的深度交融。
-
疗愈空间
作者*
孙翊宸/李天瑞
类别*
空间设计
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理念*
Spiritfarer是一项基于建筑空间的全流程临终关怀服务方案,本方案面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为临终者缓解痛苦,维护尊严,提高其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使其有尊严、无遗憾地离世,并对家属进行哀伤辅导。本项目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死亡率都高于平均水平的地区。项目场地背山面水,坐北朝南。
-
赫洛伊斯
作者*
张泽平
类别*
书籍设计
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导师*
徐黎
理念*
书籍主题与西方古典绘画有关,本书书名源于法语,有高尚和优雅的含义。在设计过程中,我从古典绘画中寻找创作灵感,通过现代海报与古典绘画相融合的设计形式,以及丝网印刷等处理方式让古典艺术具有现代性,本书的目标是打破传统艺术书籍的界限,以更加亲民的方式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西方古典绘画的魅力。
-
米兰设计周·中国周深圳分会场动态海报
作者*
程鑫
类别*
动态海报
学院*
深圳大学
理念*
米兰设计周中国周CHINA&DESIGN是其首个国家板块,是2024深圳设计周的一部分,包含演讲和作品展。设计理念采用了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竹子作为主要设计元素,一方面寓意中国和意大利的文化如同竹子向上生长轨迹,不断交错碰撞出文化火花的状态,设计作品的成长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生长。
-
Clean Energy Scam
清洁能源骗局
作者*
肖嘉/曾兴龙
类别*
书籍设计
学院*
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
导师*
章子玉
理念*
在这本杂志中,我们将挖掘清洁能源产业中的真相,揭示背后的骗局和挑战。我们将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深入探讨清洁能源的负面影响,以及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整套VI设计,利用不同材质的纸样,大小页穿插装帧,RISO印刷技术,目标是增加公众对清洁能源的了解,鼓励更加全面和客观的对话。
-
炬光Torchlight
作者*
佘明轩/李涵
类别*
产品设计
学院*
湖北商贸学院
导师*
王献志
理念*
炬光作为照明工具的创新,也是“道”与“器”关系的现代诠释。火把作为古老的照明方式,象征着“道”的力量与光明,如今通过灯具得以重生,体现“道”的永恒与“器”的具体呈现。在户外和家居等多场景下,承载了传统火把火堆的温暖氛围,既是有形的照明工具,也是无形的情感传递与氛围营造,更融合“道”与“器”哲学理念。
不要怕
作者*
马君颖
类别*
书籍设计
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导师*
徐黎
理念*
《不要怕》是一本以彝族文字为创作题材的书籍设计并结合了彝族民谣“不要怕”彝族文字作为世界六种古典文字之一,至今仍在沿用,但其依然面临消亡的危险。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保护、传承、发展彝文和彝文化。结合手写彝族文字,富有创意的彝族影像和独特的排版,营造出一本兼具学术性与艺术性的书籍推动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一九五久”文创品牌设计
作者*
周锴蒂
类别*
VI/品牌设计
学院*
江南大学
导师*
陈原川
理念*
“一九五久”文人风格文创品牌,其名源于作者父亲的生年1959,提取了其绘制的山水诗画元素。将太湖石、竹、梅、兰等文人意象进行现代设计手法的转译重构,以载文人之道,表达审美意境和文人精神,对日常所见之景进行诗意的设计阐述,核心在于“诗意化的生活美学”,传递闲雅的文人生活方式以及诗情画意的审美理想。
一百个发霉的瞬间
作者*
卢虹朵/谢雅怡/郑秉玉
类别*
综合设计
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导师*
李瑾/高平平
理念*
新黄色新闻的扩散蔓延就像霉菌的生长,以霉菌为表达方式进行信息可视化,一百个霉菌代表一百个新黄色新闻,人们刷新黄色新闻的瞬间即为发霉的瞬间,书中把物体发霉的过程和结果分为五个章节—氧化、流失、繁殖、变形和干枯,以此去类比新黄色新闻带来的影响,通过书籍引发人们对信息爆炸时代下新黄色新闻泛滥的关注与反思。
-
Home For Everyone
作者*
杨博博
类别*
海报设计
学院*
山东大学(威海)
理念*
作品用稚拙笔触来表现家的建立是一点点用爱和温暖编织出来的。希望以一种展现社会与现实的角度带给观者对于家庭的思考。
-
器小易盈
作者*
邓荟棕
类别*
海报设计
学院*
惠州学院
导师*
徐伟
理念*
“器小易盈”是形容器具小,容易满,后指器量狭小,容易自满。作者截取了生活中一些器量狭小之人的耐人寻味的表情,分别是蔑视、嫉妒与恼怒,并将其戏剧化夸张化的展示给观众,将精神与物质相联系,表达了相由心生的观点。呼吁人们要修内养外,修身养性,拓展自己的器量,包容他人,顺应自然万物的变化。
-
《异花异世界》
AR儿童花卉科普读物
作者*
蔡锦凤/何标成
类别*
书籍设计
学院*
华侨大学
导师*
孟凡军
理念*
《异花异世界》儿童花卉科普读物将“奇异花卉”作为研究对象,以形状奇怪、气味奇怪、具有毒性、特意功能四个方面分类收集花卉,通过花卉不同特性的展现,让儿童感受到花卉的多样性及丰富性。设计将移动AR技术与传统纸质阅读进行结合,让儿童在寓教于乐中探索花卉知识。
-
人生大事
作者*
陈诺
类别*
插图设计
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导师*
孙鹏
理念*
插画作品将逝者和神灵化成自然界中的万物,将生命的结束描绘的温柔而充满童趣。大量采用自然界的天空、树木、草地为主要元素。高纯度、渐变色彩会使人们在万物流失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作品分为两部分:传统生命观、新型生命观。目的是希望通过有趣的表达,使人们正视生命的逝去,步入生命的“丛林”寻找存在的意义。
岛是什么样的?
作者*
马昊鸣/许心奕/韩加
类别*
其它
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导师*
虞琼洁
理念*
岛屿虽常被视为边缘地带,但其文明和生物与大陆紧密相连,展现出多样性与开放性,既拥有神秘身份,也是一种存在状态。人们心中的岛屿形象多样,可能是避世之所、冒险之地或人性实验室。展览从岛屿的图式、轶事、诗学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想象的空间,让观者超越既有印象,感受到岛屿的多元、未来与可能性。岛屿是什么样的?
-
Aeon Starlight
作者*
姜果艾/蒲美辰/王可人/
周月桐/赵凌琅/郑欣艾
类别*
其它
学院*
清华大学
导师*
向帆
理念*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大会在南京举行,到场48名院士拍下了合影。随后国共战争爆发,社会动荡,这张照片成为中国第一届院士的重要影像资料。以此为源,群星为喻,我们追寻每个“星星”的轨迹,寻找院士们相交时的璀璨与平凡又不平凡的相遇。这些故事经过短暂的相逢又最终弥散。
鐵居所
作者*
昌妤洵/周芷伃/許蕾/
蔡佳容/昌妤洵
类别*
产品设计
学院*
明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导师*
商耀元
理念*
我們使用Google Earth在台灣地區內以俯視視角觀察在地鐵皮屋狀況,發現鐵皮屋頂呈現英文字母輪廓,我們蒐集了26個英文字母,並對其進行簡化,借由提取的這些字母輪廓,做台灣市容印章印泥套組。蓋印章就如同鐵皮屋在日常中留下的獨特印記,將在地建築特色結合創意,印泥盤也融入街道的幾何元素。
-
价值机械厂
作者*
刘逸翔/王蓓/巫康贤
类别*
综合设计
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导师*
李瑾/高平平/蔡哲晔
理念*
在实体建筑的语境下,无用性似乎意味着一切价值的丧失,相反,实用性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作品以西安冶金机械厂旧址为切入点,从废弃工厂中收集失去使用价值的废弃机械图纸文件,并在从工厂中提取和收集一些代表价值与情绪的事物和影像,进行情绪与诗意的重构,将其“价值”重新焕发。
-
汉字的情绪可视化
作者*
王曾司蕊
类别*
综合设计
学院*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导师*
Jesse Thompson
理念*
不考虑字意和字体情况下,汉字拥有属于自己的情感吗?汉字每一个笔画都承载特定的信息,它们的组合方式可以传达许多情感和意义,成为情感丰富的符号系统。项目通过Likert Scale收集了母语为汉语的人对不同笔画的情绪反应数据。研究了数据可视化如何基于现有汉字笔画属性,创造出新的、具有情感共鸣的汉字。
-
變當
作者*
呂聖汝/羅一軒/陳惠晴
类别*
包装设计
学院*
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理念*
千變萬化的便當。這帶有一點幽默感,同時蘊藏著設計團隊對臺灣便當文化的獨特觀察角度,是幽默、趣味性的臺灣便當新選擇。臺式便當已經有多年的歷史,因此我們在設計便當盒時,希望能以傳統便當一直以來的經典造型為藍本,再依照我們的觀察與創意,進行各式變化實驗。臺式幽默搭配適時的使用情境打造出讓人會心一笑的便当。
-
萃蕴
作者*
李泊熹
类别*
海报设计
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导师*
王灵毅
理念*
果肉作为“器”,是为了包裹和保护果核——这个“道”的核心。果核蕴含植物繁衍生长的关键,作为“道”的载体,它往往较为脆弱,需要果肉的层层包裹来避免外部的伤害。同时,果肉的甘甜和色彩吸引动物进食,助力种子被广泛传播,让“道”得以延续和扩展。
-
字间词话
作者*
胡川
类别*
字体设计
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导师*
毕学锋/郑朝
理念*
汉字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沟通方式,还深刻影响了我们的认知模式。本项目聚焦于数字化书法字体的研究,以杭州孔庙中的宋理宗碑刻榜书作为字形设计的蓝本。通过将这些字形的笔画和结构进行优化,并借助可变字体技术,将其发展成一个包含多种可变维度的字体家族。
以下视频来源于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
-
此在之身
作者*
胡川
类别*
书籍设计
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导师*
毕学锋/郑朝
理念*
《此在之身》是一本探索文字视觉表意可能性的概念出版物。其灵感源自海德格尔“人是此在,通过此在,存在才得以呈现”这一哲学思想。创作的表现手法是将西文单词的字母拆解并重组为汉字,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索身体、文字、符号之间的指称关系。书中共创作了80个创意字符,涵盖了身体、知觉、时间和空间这四个维度。
-
红色围巾
作者*
黄绮玥
类别*
插图设计
学院*
山东大学
导师*
王鲁光
理念*
这组作品我是以小时候在奶奶家的生活为灵感,并以奶奶小时候给我织的一条红围巾为线索。从小时候跟奶奶的朝夕相处,到长大后因为上学与奶奶分开,慢慢的忽略了在家日夜思念自己的奶奶。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思绪被带回了小时候,想起了奶奶无比深沉的爱,和那条红色围巾。
-
Littoral Narratives
作者*
杨若函
类别*
字体设计
学院*
河北传媒学院
导师*
崔昀
理念*
以海边的沙滩和岩石为灵感,创作了2套字体。通过对人们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以及常年遭风化侵蚀的海边岩石裂缝的细致观察,我试图通过字体设计去捕捉痕迹的短暂性和动态性,以及时间的印记。这两套字体传达了痕迹在自然中的叙事力量。
往期推荐>>>
年度大赛火热征集中…
10月31日截稿
详细参赛规则请浏览大赛官网
www.ktkda.cn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至大赛官网
大赛官方公众号
大赛视频号
-
主办单位*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合办单位*《360°观念与设计》、《包装与设计》
学术支持*《设计》
特约推广媒体*古田路9号
战略合作*昊格高定字
支持单位*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方正字库/汉仪字库/Lofree洛斐/香蕉设计/即时设计/心景线/茶甡/CDS中国设计师沙龙/澳门国际设计联盟
视觉设计*THE END DESIGN®回头是岸设计公司
技术支持*商策科技
-
总顾问*靳埭强
指导*林冬月/陈彦青
总策划*张翼
执行策划*曾锃沛/兰佩阳/王柳川
艺术指导&创意总监*戴佳岸
平面设计*曾燕宇/张昊涵/林睿桐/尹梓萌
动态设计*林诗博
音乐制作*马顺文
项目统筹*庄佳璇/陈翼渲
项目监理*白志强/吴欣霓/潘妤欣/熊若岚
秘书处*李良鹝/谭九琛/杨瑜铭/陈祉祺/郑浩梽
设计助理*钟逸琦/王美霖/杨昂/申晴雪/陈明/苏杰光/谢境宇/高林昕/黄雅焕
组委会成员*黄甜甜/奚泳星/柳雅盼/李子茵/李明洋/陈姗姗/冉覃天/阳晨熙/郑铭洁/黎依婷/梁可怡/陈珈毅/刘莉莉/赵思彤/李馨/程悦鹭/阮凯/罗俊豪/陈洁怡
KTK设计奖组委会
2025年10月4日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vCRaoZyhU4U_FWb9e1KZiA
苏公网安备3202140200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