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赛12|变“形”计——上步变电站升级改造设计竞赛结果公布
高密度、存量发展阶段的深圳,“精细微小”空间治理模式正在推动城市高品质与可持续发展。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起、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承办的“小美赛”是一个非盈利、开放性、跨行业、低门槛的设计竞赛平台。该平台关注城市老旧空间和公众利益,倡导“小即是美”,通过连接业主、社区居民与设计师,促进低成本高品质设计项目落地,推动“精细微小”空间治理目标的实现。
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小美赛12|变“形”计——上步变电站升级改造设计竞赛方案设计评审会于日前圆满落幕,标志着该项目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经过评审委员会的认真审阅、激烈讨论和紧张投票,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获奖团队。
01
项目概况
为解决供电缺口,优化网架结构,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的110千伏上步变电站需升级改造为220千伏变电站。本次小美赛旨在将电气设施的环境再造视作一次重生的机会,通过植入全新的自然建构和共生的空间逻辑,让变电站与所处自然环境重新建立关联,创造新的变电站空间和场所意义,打造一个可供更广泛公众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同时加强与笔架山公园及周围区域的联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项目设计范围及研究范围示意图
本次小美赛采用“导师+技术顾问”制,为竞赛组织、设计任务和设计方案最终产出的学术质量、专业性和可实施性保驾护航。受邀的两位导师分别为:
朱竞翔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博
岚·建筑设计主持建筑师
技术顾问支持来自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电力院)。此外,建筑工房和深圳市威彦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分别为本次竞赛提供了学术协办和会务支持。
02
竞赛过程
本次小美赛自2024年8月22号发布正式公告以来,得到全国各地设计师的广泛关注,共收到40个团队的报名资料,分别来自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杭州、西安、武汉、香港、日本大阪等城市。在9月26日的团队遴选会中,经过7位专家认真而激烈的评选,最终选出4家入围团队。团队遴选会专家包括:
坊城设计创始合伙人、创意总监陈泽涛
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冯果川
未来+学院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黄伟文
岚·建筑设计主持建筑师李博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吕伟强
广州土人景观设计顾问公司首席设计师庞伟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竞翔
(以上按姓氏拼音排序。)
团队遴选委员会
10月10日举行了线下工作坊,设计团队与导师和省电力院专家进行了现场沟通及答疑。
工作坊现场照片
随后两位导师和省电力院专家对4家入围团队进行了线上一对一指导,入围团队产出了最后的方案设计成果,并于11月7日举办的方案评审会上进行了汇报答疑。
03
方案评审
方案评审委员会由6位业内知名专家和1位主办方单位代表组成,他们是:
深圳雅本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费晓华
深圳大学建规学院教授、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龚维敏
未来+学院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黄伟文
迹·建筑事务所(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华黎
岚·建筑设计主持建筑师李博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的代表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彭澎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竞翔
(以上按姓氏拼音排序。)
方案设计评审委员会
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讨论与投票,方案评审委员们最终在4家入围团队中评选出了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和两名三等奖。获奖名单如下:
04
方案展示
一等奖(1名)
设计师:孙远、梅扬
所属公司:西安渐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理念:半山街坊
本案以化解变电站与居民生活空间相互干扰以及修复社区关系为出发点,以“做邻居”的姿态介入,重塑了社区所缺失的“街坊”这一重要空间场所,而围合街坊用的“负空间”顺势成为变电站区。新街坊将乐山居、依山居、笔架山和城市绿带连接起来,并通过细致的界面空间设计,打造一列居民可到达的综合性日常性活动场所。
专家评语摘录:
该方案统筹兼顾了社区居民生活和变电站升级改造的需求,采用非典型变电站布局设计,退让公共空间,复合社区活动场地,以更积极的姿态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开放共享的T字型街坊空间。细节处理比较到位,包括内部围墙的处理以及为社区服务的上山通道等。在风格和材质选择上也非常朴实、平和,项目落地性和实施度较高,造价可控。稍有争议的是,朝向交通干道的东立面,体现出传统变电站的工业化特征,空间精致度上稍弱一些,但也不乏是一种体现变电站工业化建筑本质的真实处理方式。这个方案体现了设计者对于基础设施周边邻里关系与城市关系的深度关怀与考量,对于高密度城市地区基础设施,尤其是厌恶型设施的场所处理和空间设计,具有较高的示范意义。
二等奖(1名)
设计师:黄华青、董一凡、甘静雯
所属公司:诸野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设计理念:楼外青山
设计在建筑形态上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乐山居、依山居的邻里关系。建筑的形态采用曲折布局,应对不同方向的视线需求,降低对邻近住户的侵扰。建筑退让出的空间形成公共绿地,为周边居民创造了亲近自然的户外休憩场所。巡维中心顺应场地高差,融合成景观的一部分,变电站形体嵌入地形中,消解了体量的压迫感,如同安栖于草坡的山石。廉价的立面材料通过精细化设计,可容纳垂直种植空间,降低了冷硬的建筑感,在不同视角上增添了生机勃勃的自然野趣。
专家评语摘录:
该方案概念清晰,立面较有特点,在建筑体量的消隐和顺应笔架山山势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尝试,建筑素养较高。设计沿用变电站典型布局,便于实施与管理。立面运用深绿、灰绿、浅绿的层次变化,是一种仿绿化的处理方式,消隐的同时降低了运维压力,非常巧妙。略显不足的是方案相对保守,对城市和周边社区的考虑不够,对公共空间的处理相对简单,营造的是一种草坡式的开放空间,对社会的开放度和公众的共享度有待提升。
三等奖(2名)
设计师:周超、杨亚东、邓可超
所属公司:原榀建筑事务所
设计理念:“大隐于野”
场地与城市和山体重新建立关联,塑造从笔架山至城市绿地的视线通廊,利用建筑屋面衔接不同场地高差,重塑城市的地表。变电站建筑暗含堆叠的巨石形态,表皮采用折形金属穿孔板包裹,并辅以绿植系统,让绿色生态系统连续,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压迫感。场地内形成立体的活动场所,公共活动和风景同时呈现,成为城市生活的发生器。
专家评语摘录:
该方案对于建筑、环境和人的关系有一定的考量,采取变电站典型平面设计,尝试对体量进行了压缩,创造出下沉公共空间,以舒服自然的方式融入社区。问题在于公共空间布置南北两侧过于不均衡,容易引发一侧社区居民的不满。下沉庭院两边都是挡土墙,空间较为消极,易达性不够;立面设置绿植,提高了运维难度和成本,需考虑立面绿植的必要性。
设计师:李昕昊、阚天宇、陈炜伦、匡柯瑾
所属公司:明暗研究室(光影筑室(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理念:电力剧场
设计旨在打造一个亲民的城市公共空间,融合电力基础设施、景观绿化、社区生活及公众艺术,形成一个市民可以参与互动的城市环境。通过公建化的建筑造型、开放的广场景观及丰富的室内外体验,设计不仅让人们了解电力的运作,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充满自然元素和空间活力的复合型公共场所。
专家评语摘录:
该方案出发点很好,让变电站兼顾城市剧场的社会功能,朝向交通干道的东立面做了很活跃的城市展示面,设置有大台阶、临街公共界面、屋顶花园等,希望与城市有更深入的融合。但为了实现剧场的概念,牺牲了空间的合理性,特别是内部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街接上存在问题,例如大台阶进入之后可开放的区域很小、屋顶花园易达性不足、工作和公众动线交叉等,空间缺乏公众吸引力,在运维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难度。对于外墙和屋顶材料的选择上,缺乏说服力,对建造成本缺少考虑。
向参与本次竞赛的全体同仁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让我们满怀期待下一期的小美赛!
原文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PkLlQoiUMBD-oTVn9ME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