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和·合——大运河文化雕塑艺术邀请展
主办单位:首都博物馆
协办单位: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与公共艺术委员会
学术支持单位:北京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至2026年4月26日
展览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层景廊
总策划:邹锋
策展人:钱亮
策展助理:徐金玉赵子钰付廷栋
国内参展艺术家(按姓氏笔画排序):马天羽马文甲王青春王哲邓柯卢远良卢征远史钟颖付廷栋冯崇利吕明岳朱尚熹朱羿郎乔迁刘烽许正龙孙禹李展李惠东李富军杨硕吴笠安邹锋陈辉郅敏罗幻赵覃柳青秦璞夏德武柴鑫萌钱步辉钱亮黄山黄兴国黄净萧立康悦宿志鹏董书兵甄亚雷窦付坤谭勋
国外参展艺术家:(韩国)金知瑞(俄罗斯)王亚娜(加拿大)麦利
一条大河,蜿蜒千年,以水为墨,写就中华文明的恢弘史诗;一种精神,融汇南北,以和为脉,滋养多元文化的共生图景;一种智慧,贯通古今,以合为桥,连接传承与创新的永恒命题。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们以“河·和·合”为名,邀约国内外众多优秀艺术家以雕塑为笔,以空间为纸,共同书写大运河文化的时代篇章。
大运河是一条人工的河,也是一条人文的河,更是人与自然相和合的河。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展示大运河文化的重镇,承载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大运河博物馆举办雕塑展,旨在用艺术的方式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元立体地呈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结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
运载千秋,造福于民;和合之道,文化惠民。本次展览汇聚了众多雕塑家的佳作新品,以具象、写实、抽象、写意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大运河的自然景观、历史风俗和文化内涵,综合反映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的建设成果。展览空间位于博物馆三层景廊,蜿蜒的展线设计,暗合运河河道的气韵流转。展期跨越四季,作品将随自然光线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表情,时间成为展览的又一维度。我们期待观众不仅是观者,更成为这场时空之旅的参与者,在移步换景中感受“河·和·合”的深层律动,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览现场
展览作品
邓柯《马致远像》树脂
马文甲《运河之子——钱钟书》花岗岩
李富军《大运河的红色印记——江上青》青铜、花岗岩
乔迁《运河音韵》铜
李惠东《临江仙——涉》青铜
步辉《运河灯影》铜
黄山《士》青铜
王青春《门神》耐候钢
柳青《成果》铸铜着色
李展《梨园旧梦》榆木、椿木
邹锋《河畔》青铜
萧立《白驹》樟木、椴木
罗幻《灌木》铜
刘烽《虞美人》不锈钢
黄净《鳞》羊毛
夏德武《飞鸟》不锈钢
许正龙《虚怀若谷》白铜
卢征远《岛屿》黑色大理石
陈辉《心象》铜
史钟颖《浮云驿站系列之7、8、9》不锈钢网、锡
康悦《祥云》纤维
卢远良《水天一色》不锈钢
董书兵《河运国安》金属
王哲、(俄罗斯)王亚娜《丰饶之河》树脂
谭勋《李明庄计划系列》铸铜贴金
钱亮《叠翠7#》翡翠、螺栓
赵覃《荷19-逐影》树脂电镀
冯崇利《竹痕-8》钢、不锈钢
马天羽《亟待商榷的命名——爱国菜》树脂
柴鑫萌《冬藏》纤维
杨硕《花映运河》不锈钢
吴笠安《自然的缠绵》白铜、不锈钢
付廷栋(合艺术小组)《羊毛物语系列——琵琶行》毛毡、羊毛
黄兴国《律动NO.02》不锈钢
窦付坤《文字的N种空间》石材
宿志鹏《制造与被制造》青铜
朱尚熹《知识之岛》不锈钢、钢材
秦璞《脉动》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
郅敏《二十四节气——白露》不锈钢
朱羿郎《新生》不锈钢
吕明岳《新器物No.7》大理石
甄亚雷《水之源》树脂
孙禹《流形》不锈钢
(韩国)金知瑞《空间里的空间》大漆、麻布、金粉等综合材料
(加拿大)麦利《万家灯火》废旧滑板、纸浆
视觉设计|罗浩林欧阳绮璇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QVSPWrazQiVB2h74KIRo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