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特辑】第九届大赛非命题赛场-环境设计赛道优秀作品赏析(第3辑)
<作品特辑>
×
非命题赛场-环境设计
环境空间设计是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建筑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科学,以及城市景观等领域,主要是进行室内外人居环境设计研究与环境营造实践。包含的学科相当广泛,主要由: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内容组成。
第九届“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中,环境设计的作品质量再创新高,一起来欣赏优秀获奖作品吧!
01
环境设计
超褶-北京四方桥媒体装置设计
作者:郑洁
指导老师:刘斯雍,周宇舫
所属学校: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说明
超褶是一种与传统的树状结构相对立的网络形式,用来描述非层级性、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本设计以超褶为设计来源,使用参数化方法进行北京四方桥的概念性设计,空间形态呈现出一种连续的、无固定层级的网络结构,没有中心点或特定的起点。它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允许多个连接和路径同时存在。
02
环境设计
旧梦拾饴
作者:谷玉婷
指导老师:李哲
所属学校:中南大学
设计说明
废弃紫坭糖厂改造为儿童游乐场,不仅赋予废旧建筑新功能,又可融入文化与教育意义。设计保留糖厂的原始结构,将糖厂的历史、制糖工艺融入其中,并融合鲜艳的颜色、自然元素及儿童喜爱的趣味设计,展现工业遗产与现代童趣的碰撞。通过改造,糖厂从过去的生产功能转型为服务社区的文化娱乐设施,工业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结合。
03
环境设计
基于展示要素的青年友好型
美食博物街更新设计
作者:丁嘉浩
指导老师:孔荀,杜守帅
所属学校:上海大学
设计说明
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街巷整治带来的生活气息散失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项目以无锡市梁溪区曹张里美食街为基地,结合青年人的探索欲与媒体社交的需求,通过美食街+露天博物馆的概念植入,引入“展线”、“展品”、“展区”、“展馆”四大展示要素,在更新街道环境的同时,留住烟火气息,宣传传统美味,吸引更多的青年。
04
环境设计
古迹新生——基于城镇快速发展下
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
作者:董景源,姬浩天
指导老师:郝丽君
所属学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主要从文化角度出发,对新野县历史遗址以及传统非遗元素进行整合设计,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对被破坏的古建筑的修复复建以及现有遗址的保护打造出一条特色商业街,并结合非遗文化进行展示销售,从而带动当地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
05
环境设计
Eye满爱·Eye无碍——
五感代偿介入的疗愈型视障人士家居空间改造
作者:许原
指导老师:刘翠翠,郭瑞芳
所属学校:聊城大学
设计说明
本项目以视障患者卢女士的家居改造为蓝本,旨在为视障人士打造一个既安全又容错、便捷且自立、兼容并包的生活环境。设计中引入了感官代偿和五感疗愈的理念,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多维感官体验,弥补了视障人士的视觉限制。
06
环境设计
荒岸复兴
作者:周雨昕,林锦秋,魏豪
指导老师:王迪
所属学校:吉林建筑大学
设计说明
拟建建筑需要满足游船、渔船的停靠和承载功能,以“一叶扁舟”为空间意向,以轻盈的体量和木结构形式并以青灰色坡屋顶来反应当地潮州文化形式。该设计增加了集市、餐饮、瞭望塔、售票、淡水储存等空间,为当地渔民和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扩大了游客的交通枢纽路线,也呈现了有吸引力的建筑形式。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4BnuLr4yOKxNrqlVY32EcA
苏公网安备3202140200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