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暨全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展征集正式启动
近年来,非遗文化在年轻群体中风靡一时,世界各地也纷纷对中国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投来青睐目光。非遗文化正以更具活力、更有互动性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走入大众视野。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华韵奖应文化传承之需求顺势而生。
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暨全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展(英文缩写:HYA,以下简称华韵奖)是在CEIDA中欧国际设计文化协会指导支持下,由大赛组委会、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展秘书处主办,由湖南雨花非遗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字坊工作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毫厘设计工作室、湖北航空高级技工学校等单位协办,面向高校师生和专业设计师征稿的全国性非遗创新大赛。赛事得到了教育部全国航空工业教指委委员、原共青团中央委员、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领导的支持和鼓励。
赛事得到了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中国日报网等主流媒体的新闻支持报道。
赛事名称
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
暨全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展指导单位CEIDA中欧国际设计文化协会主办单位
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全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展秘书处
协办单位
湖南雨花非遗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字坊工作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毫厘设计工作室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学生素质拓展中心
湖北航空高级技工学校
长江书画家协会
武昌区教师书画协会
山东鲁艺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张家界莲衣裳民族服饰有限公司
张家界西教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州诗屿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长沙市壹零壹智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媒体支持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中国日报网
中国商业周刊网
中国经贸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市场网
中华网湖北频道
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咸宁新闻网非遗文化传承顾问
(以姓氏笔画顺序排列,仅展示部分老师,排名不分先后)
李琦(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沙皮影戏第六代传承人)肖洪波(湖南省图书馆百姓课堂、湖南雨花非遗馆木艺传承老师)张世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技艺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
夏文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氏丹药制作技艺》传承人)
社会各界领导顾问
(以姓氏笔画顺序排列,仅展示部分老师,排名不分先后)
毛汉斌(原共青团中央委员、省消防总队原政委)
韦启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湖北省政协常委)
王志(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刘启安(教育部全国航空工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林幼槐(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原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华韵奖学术委员会
(以姓氏笔画顺序排列,仅展示部分老师,排名不分先后)
李明亮(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文化产业计划重点扶持设计人才)李赐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余从刚(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庞志国俊(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
袁朝辉(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导)
梁哲(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参赛对象
本科生研究生组:
在校及五年内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及进修生等。
高职高专学生组:
在校及五年内毕业的高职高专学生等。
专业性设计师组:
在职的专业设计机构,专业设计师等。
高等院校教师组:
高校在职教师及聘任导师、兼职教师等。
注意事项:
每一位参赛者可申报多件作品,每件作品只能申报一个组别。
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涉及侵权行为一律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赛程安排
非命题赛道征稿时间:2025年1月1日—2025年5月31日评审时间:2025年6月1日—2025年7月1日获奖公布:2025年7月18日命题赛道发布时间及要求视后续具体推文和文件为准。公益赛道发布时间及要求视后续具体推文和文件为准。
征集主题
赛事主题与范围:大赛鼓励参赛者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古代建筑、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等,同时运用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手段,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作品。
(1)命题赛道
命题赛道一地域文化品牌设计:
挖掘地域之美,设计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化IP。
命题赛道二民族非遗文化设计:
深度挖掘民族文化之美,实现数字化民族文化相结合。
命题赛道三"新质生产力"设计:
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生产力创意工业产品设计。
注意事项:命题赛道由合作企业或赞助企业协作举办,不设省赛直接国赛评审。免费参赛,获奖比例不超过5%,发布时间及要求视具体文件。
(2)公益赛道
注意事项:公益赛道由公益性质组织和单位协作举办,不设省赛直接国赛评审,免费参赛,获奖比例不超过5%,发布时间及要求视具体交件。
(3)非命题赛道
1.视觉传达类解读:需要参赛者以自我独特的视觉语言,围绕文化多样性与传统价值保护主题,进行各类视觉信息的创意设计与传达。可以包括海报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等多种形式,需充分挖掘华夏文化元素,如传统图案、色彩、书法字体等,并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展现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魅力。
2.服装设计类解读:参赛作品可涵盖文化衍生类服装到富含文化内涵的各类服饰设计。从传统工艺、特色材质以及功能性需求等多个维度汲取灵感,设计出既具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与生活方式的服装作品。例如,借鉴古代传统服装的剪裁与拼接方式;运用传统服饰元素,如盘扣、刺绣、印染等工艺,融入现代时尚配饰设计。
3.环境空间类解读:参赛作品可以是文化主题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如博物馆展览空间、文化旅游景区空间、传统文化街区改造等。需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功能布局、人流导向、文化氛围营造等因素,运用华夏文化中的建筑风格、园林景观元素等,打造出具有文化底蕴与独特体验感的空间环境,让使用者在空间中能深刻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4.数字媒体类解读:涵盖数字动画、互动媒体设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体验设计等方面,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展现华夏文化内容。创作基于传统文化故事的动画短片,或是开发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互动式数字媒体应用,利用数字技术的交互性、沉浸感等进行创作。
5.工业设计类解读:从工业产品的角度出发,将华夏文化的美学理念、功能智慧融入其中。可以是大型工业设备的外观造型设计体现文化特色,也可以是消费电子产品在人机交互设计上融入传统操作习惯与文化符号。注重产品的实用性、生产可行性与文化内涵的平衡。
6.数字影像类解读:包括短视频创作、摄影艺术作品(以数字形式呈现)等,以影像的方式记录、诠释华夏文化。可以拍摄华夏各地的传统民俗活动、古老手工艺制作过程、文化遗迹风貌等内容,并通过后期剪辑、特效处理等手段,提升影像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表现力,在展示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保护意识。
7.传统美术类解读:鼓励参赛者在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传统美术形式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主题围绕华夏文化遗产与传统价值。可以是对古代经典画作的现代解读与再创作,也可以是描绘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传承场景。注重绘画技法的传承与突破,色彩运用与文化情感的表达,通过画笔展现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时代魅力。
8.创新创业类解读:参赛团队或个人需提出与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相关的商业创业项目或创新模式,以商业计划书的形式进行评选。通过模拟开发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线上平台,传播文化知识与技艺;或者创立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为文化创新企业提供资源整合与支持服务。
评审规则与奖项设置
(1)评审规则
大赛非命题赛道采用分级评审形式: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评审。
1.校赛评审
通过校级遴选作品,由各个院校自行组织评审。
2.省赛评审
组委会遴选评审专家跨省交叉评审,评选出省级一、二、三等奖,等级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各省赛区参赛作品总数的35%(一二三等奖原则上为5%、10%、20%),获得省赛一、二等奖的作品推荐进入全国赛区评选。
3.国赛评审
组委会遴选全国知名专家对进入国赛作品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国赛一、二、三等奖。国赛获等级奖比例一般不超过入围国赛作品总数的25%(一、二、三等奖分别为3%、10%、12%)。
补充事项:省赛区可根据当年情况酌情授予一定数量优秀奖,全国赛区不设置优秀奖。
命题赛道由合作企业或赞助企业协作举办,公益赛道由公益性质组织单位协作举办,不设省赛直接国赛评审,免费参赛,获奖比例不超过5%,发布时间要求视具体文件。
(2)赛事评审
评审专家:华韵奖评审专家库由国内外知名学术设计专家、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青团中央原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行业大咖专家共同组成。
评委来源:中央美术学院、西班牙赫罗纳大学、同济大学、伦敦艺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英国创意艺术大学、郑州大学、格里菲斯大学、悉尼大学、湖南大学、澳门大学......(以笔画顺序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评审标准:赛事执行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评审制度。
各类别参赛作品均由评审专家从创意30%、技术30%、审美30%、规范10%等指标进行评分。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每个类别安排3位以上专家进行交叉评审,对每件(系列)作品评选出相应的奖项。
(3)奖项设置赛道常规奖项:大赛非命题赛道设立省赛、国赛一、二、三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命题赛道奖项的奖励内容可能会包括增设赛道大奖、奖金、专业培训以及与知名设计机构的合作机会等,具体实施情况以大赛组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商议执行。赛道特别大奖:另设立赛事独立奖项“全场大奖”华韵大奖(1名)、“评审奖”(5名)、全国金奖(2名)、全国银奖(3名)、全国铜奖(7名),遵循质量原则,奖项可空缺。特别贡献奖项:如“优秀志愿者”等,鼓励同学们积极加入到赛事中来,为赛事的运营和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具体将根据组委会视情况决定进行授奖。优秀指导老师:一般为国赛二等奖(含特别奖)以上获奖作品的第一位指导老师。优秀组织单位:组委会将根据当年各大高校组织实际参赛情况进行授奖。
参赛流程
(1)参赛费用:
为保障大赛正常运营和评审工作,收取一定的参赛费用。
本科生研究生组:一件(套)作品参赛费用49元/件。
高职高专学生组:一件(套)作品参赛费用49元/件。
高等院校教师组:一件(套)作品参赛费用49元/件。
专业性设计师组:一件(套)作品参赛费用98元/件。
补充事项:为倡导无纸化办公,大赛组委会默认向获奖作者发放电子版获奖证书。如需纸质版证书留念,可自愿向组委会进行申请,将仅收取快递费进行制作。
(2)参赛流程:
个人或团体参赛,请严格按照“组别+姓名+赛道+类别+作品名称”命名参赛作品和文件夹。
参赛打包的文件夹内应有以下文件:
(可查看下方个人/团体参赛流程图演示)
1.个人/团体参赛登记表(推文下滑扫码下载)
2.作品展板(模板)1张(推文下滑扫码下载)
3.参赛作品展示1至4张(参赛者作品展示)
4.参赛报名费缴费截图(支付方式详见下方,请备注参赛姓名+作品名称)
注意事项:团体参赛,新建一个以学校/单位命名的文件夹,再将单个作品文件夹逐一置入即可。
注意事项:个人/团体参赛登记表选择一个填写即可,参赛者可根据情况进行填写。
文件夹命名示例:
学生组+张三+非命题+视觉传达+《滚滚长江东逝水》.ZIP
参赛者按照流程规范打包完成后,再将ZIP压缩包发送至邮箱:3938248932 qq.com,收到回复邮件即为报名成功。
个人/团体参赛流程图演示
微信扫码下载大赛参赛登记报名表
参赛费用支付方式
支付宝账号:
户名名称:华韵奖设计大赛组委会
注意事项:汇款时务必备注“姓名+电话+作品名称”,并将缴费截图放置于作品文件夹内,以便组委会确认。
(3)作品要求:
设计类:一件作品最多不超过5张,尺寸为A3大小,5张参赛作品中须有一张为大赛展板。
微信扫码下载大赛参赛作品展板(模板)
创新创业类:商业计划书统一采用PDF格式提交,确保文档内容准确,文件命名为“团队名称/个人姓名-创新创业赛道”。此赛道不使用大赛模板,命名方式如上即可。
投稿人数要求:单个团队参赛人数最多不超过5名,每个团队指导老师最多不超过2名。
参赛声明华韵奖组委会关于参赛作品的声明参赛承诺与版权声明
华韵奖组委会为确保大赛公平、公正、有序地进行,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现特向所有参赛人员明确以下参赛承诺与版权相关事宜,请各位务必认真阅读并严格遵守。
1.参赛选手(团队)应确保所填写的个人信息、参赛作品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参赛作品必须为选手本人(团队)独立创作完成,或基于合法合作模式共同产出,不存在抄袭、剽窃、篡改等任何侵权行为,亦未涉及任何可能引发排他性所有权争议的情况。若在赛事期间,经举报、查实参赛作品存在知识产权侵权等法律纠纷,相关选手(团队)需自行承担由此引发的全部法律后果,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所获奖项,已颁发的证书、奖金奖品等也必须全部退回至组委会秘书处,组委会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所有参赛选手(团队)需认同并严格遵循大赛组委会制定的各项竞赛规则、参赛流程及评审标准,配合大赛各阶段工作安排,确保赛事顺利推进。
3.参赛选手(团队)在成功上传参赛作品前,应确认已详细阅读大赛附件的所有内容。作品一旦上传,即视为选手(团队)自动授予华韵奖组委会包括但不限于在赛事期间及后续相关活动中,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展览、传播、出版等事宜,以便于大赛的宣传推广、作品交流以及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全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展秘书处2025年1月1日
https://mp.weixin.qq.com/s/Zk7FY5TN-5QZ-Wzu4Di2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