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2025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科技美术设计创新作品大赛
近日,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承办的“艺数共生·智启未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科技美术设计创新大赛启动仪式暨数字智能艺术产业发展峰会、河北区第二十五期‘津英汇’主题活动在天津市河北区圣心艺术中心举办。来自高校、企业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数字智能艺术的未来趋势与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开幕式现场
天津市河北区副区长田强,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陈占权,河北区科技局局长郭敏,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郄红伟,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多媒体技术中心主任韩霜,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多媒体技术中心副主任任冲,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教育专委会秘书长谭静,中国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焱,中国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影像材料事业部宣传主管殷怀义,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党政综合部干部林仲玮,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综合主管张玉婷,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造型中心设计部部长杨隽、造型中心设计部部长许凌峰,天津名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爽,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郝俊龙,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策划设计部总监赵炎,大明幻境第一城市场部兼影视基地负责人张楷婕,拓海家暗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昊,鹅小队董事长宋立雪、研学课程研发中心负责人侯宇,天津市绿盛新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群、监理蒋耀峰,有光科技(天津)有限责任公司主理人刘柏逸,蓝图(天津)人工智能基础资源技术平台有限公司新媒体事业部负责人李睿,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邹天然,河北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定瓷研究中心副主任房辉,天津贝格万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恒熙,兰卡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康康,天津角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霍伟,天津贝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晓菲,天津市创佳时代科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产业运营部部长张莉,腾讯互娱品牌与数字生态营销部、津辽吉黑区域总负责人、市场营销体系专家孟祥勇,完美世界集团校招及高校关系负责人杨凯依,北京搜狐畅游科技有限公司校招高级负责人袁旭能,天天玩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陶冶,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负责同志、师生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陈占权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陈占权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各位嘉宾、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本届大赛以“创意驱动·科技赋能”为主题,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在面向未来社会需求中的多元潜力,也展现了学校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理念。今年的活动在组织筹备方面更加系统,内容更加聚焦应用导向,参与企业领域更广、合作层次更深,不仅拓展了产业资源的链接维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创作平台。希望通过此次赛事推动更多企业课题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推动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注入新的活力。
河北区副区长田强致辞
河北区副区长田强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河北区正加快建设以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为引擎的新型产业体系,而像科技美术这样融合科学思维与审美创造的跨界领域,正是引领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天津美术学院长期深耕产教融合与学科交叉,为区域发展不断注入源源不断的青年创造力与文化动能。本次“大学生科技美术设计创新作品大赛”正是以创意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将为青年学子搭建起展示才华、实现理想的舞台,更为地方政府与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创造了更多联结与契机。希望各方在合作中持续拓展深度与广度,为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力量。
赛事回顾
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副院长、大学生科技美术设计创新作品大赛秘书长余春娜介绍大赛情况
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副院长余春娜在发言中回顾了去年的赛事成果,介绍了今年大赛的全新亮点与发展方向,本届大赛强调项目驱动与成果导向的实践机制,鼓励学生围绕现实问题与未来场景进行跨媒介、跨领域的创作探索,进一步提升设计的社会应用价值与创新深度。同时也将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命题对接。她表示,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全国性的赛事平台,让更多青年学子在真实产业场景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也期待各界专家、企业代表与高校师生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企业代表发言
参会企业代表依次发言,围绕各自企业在科技、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理念展开分享。代表们结合企业实际,深入阐述了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推动艺术创新、如何在产品研发中融合文化价值,以及在品牌建设中实现科技美学的延展与落地。
中国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焱
陈焱在发言中表示,在当下数字化与视觉文化高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影像不再只是记录工具,更是一种表达方式与创意媒介。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跨界合作,推动传统影像产业向科技美术等新兴领域延展,让影像不仅留住记忆,也激发创意,赋能艺术教育与数字文化的发展。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造型中心设计部部长杨隽
杨隽在发言中表示,汽车设计不仅是工业制造的外壳,更是融合技术、艺术与用户体验的综合表达。在科技与艺术日益融合的背景下,企业亟需具备跨学科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新型设计人才。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赛平台,发现并支持更多有潜力的年轻创意者,将他们的先锋设计理念融入到未来出行的场景之中,共同推动汽车设计的边界不断拓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
党政综合部干部林仲玮
林仲玮表示,医学与艺术在关照生命与传递温度上具有天然的联结。此次参会让他看到了科技美术在健康科普、医疗人文建设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期待未来与高校开展跨领域合作,共同探索“医学+艺术”的更多可能。
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郝俊龙
郝俊龙表示,作为以视频监控与智能系统研发为核心的科技企业,公司高度重视视觉表达与用户体验的结合。他指出,科技与美术的融合为智能产品赋予了更强的场景感与人文关怀,期待未来与高校在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等方向开展深入合作。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党群工作部综合管张玉婷
张玉婷表示,化工行业的发展不仅依赖技术创新,更需要借助设计思维提升企业形象与公众认知。她指出,科技美术在可视化表达、科普传播与品牌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未来希望与高校加强交流合作,推动“科技+艺术”在能源与化工领域的深度融合。
图片
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策划设计部总监赵炎
赵炎表示,作为专注于无人机系统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关注技术之外的视觉呈现与用户体验。他指出,科技美术在产品外观设计、交互界面、品牌视觉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期待未来能与高校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共同探索无人机领域中“科技+设计”的多维创新路径。
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多媒体技术中心主任韩霜
韩霜表示,在信息技术与数字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多媒体已成为连接科技、文化与公众的重要桥梁。她指出,科技美术为科研成果的可视化表达、数据传播以及交互体验带来了全新的可能。希望与高校在科学可视化、虚拟现实等方向展开合作,共同推动科技传播的艺术化、场景化发展。
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教育专委会秘书长谭静
谭静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技革新,也为艺术创作和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思路。她指出,AI与艺术的融合正逐步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具备技术理解与审美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为关键。希望借助此次活动加强学会与高校、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艺术教育与创意实践中的更多应用可能。
拓海家暗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昊
陈昊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将经典摄影技法与当代视觉语言相融合,探索影像艺术的边界与温度。科技美术为胶片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未来希望与高校在传统工艺数字转化、沉浸式影像装置等方向展开深入合作,推动影像艺术在新语境下的延续与创新。
腾讯互娱品牌与数字生态营销部、津辽吉黑区域
总负责人市场营销体系专家孟祥勇
孟祥勇表示,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融合科技、美术与文化表达的综合载体。随着数字生态的不断完善,品牌传播对创意内容与视觉表达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美术在IP塑造、用户体验与跨媒介叙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期待未来与高校加强合作,挖掘年轻创意力量,共同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多元发展。
大明幻境第一城市场部兼影视基地负责人张楷婕
张楷婕表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已成为打造文化场景、提升观众参与感的关键驱动。大明幻境始终致力于将虚拟影像、实景空间与文化叙事有机结合,构建富有代入感的体验式内容。未来希望与高校在数字影像设计、XR空间构建等方向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文旅与影视创意产业的融合创新。
定瓷研究中心副主任房辉
房辉表示,定瓷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工艺传统。随着科技与艺术的不断融合,传统陶瓷正面临新的表达路径与传播方式。科技美术为定瓷的数字化呈现、互动式展示及跨媒介叙事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希望与高校在非遗活化、数字设计、沉浸式展陈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让定瓷文化在当代表达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邹天然
邹天然表示,易水砚作为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工艺美学。如何让非遗文化以新的形式被年轻人理解与接受,是企业持续关注的方向。科技美术为传统砚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创意转化与沉浸式传播提供了宝贵契机。未来希望与高校在非遗数字化、文化IP设计等方面开展合作,让古老技艺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天津名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爽
郑爽表示,公司始终关注如何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实现内容表达的多元化与场景化。在新媒体语境下,创意视觉语言已成为连接品牌与受众的重要桥梁,期待未来与高校在数字视觉、品牌设计、内容共创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发掘青年创意力量,共同打造具有文化温度与市场价值的传播作品。
天津贝格万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恒熙
张恒熙表示,作为专注于数字技术与空间创意融合的企业,公司始终致力于在科技驱动下拓展艺术表达的边界。随着沉浸式体验、数字展演等形式的兴起,科技美术在公共空间、商业场景和文化展示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未来希望与高校在数字视觉、交互装置与空间设计等方向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中的创新实践。
活动现场
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希望借助本次大赛平台,深化与高校的沟通合作,挖掘更多具有实践潜力的创意项目,推动校企之间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创新研发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共赢。分享活动后,与会嘉宾围绕校企合作展开深入交流,聚焦如何实现高校教学资源与企业实践需求的高效对接,共同探讨数字艺术与产业融合的新路径与新模式。
图片图片
学院与企业交流现场
2025年“艺数共生·智启未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科技美术设计创新大赛启动仪式暨数字智能艺术产业发展峰会+河北区第二十五期‘津英汇’主题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的战略要求,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持续秉承“创意驱动·科技赋能”的核心理念,聚焦科技与艺术的交叉领域,致力于搭建高校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本届赛事面向全国艺术与设计相关专业学生,设立涵盖科技美术、数字影像、交互设计、虚拟现实等多个赛道,鼓励青年创作者以项目化方式回应真实场景与未来议题,探索多元媒介下的设计实践与技术实现路径。
天津美术学院将继续以大赛为纽带,深化产教融合、科艺协同的教学机制,联动企业、科研机构与社会资源,共同推动数字智能艺术教育体系建设,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落地,积极拓展科技美术服务经济社会的时代价值。
与会领导、嘉宾在开幕式现场合影
赛事征集
|Competition solicitation
“科技启明未来,艺术温润生活”—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科技美术设计创新作品大赛正式启动!
科技,不只是工具。艺术,不只是表达。当数字文明与美育精神交汇,一个属于青年创作者的时代现场正在展开。
你,准备好成为这个时代的创造者了吗?
01
艺术共生·未来有你
为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决策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美术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效能,纵深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覆盖科技、美术、设计及新兴交叉学科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畅通高校创新要素与数字文化产业的双向赋能通道,实现产业需求链与教育供给链的精准对接。根据《市教委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天津市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通知》(津教高函〔2025〕10号)工作安排,市教委决定举办2025年全国大学生科技美术设计创新作品大赛。
我们正处在一个被技术深度重构的时代,数字智能、虚拟现实、算法生成内容、人机交互等技术不断刷新着人类认知的边界,也深刻影响着艺术的发生方式与表达形态。科技从未如此紧密地渗透进日常生活,改变着青年群体的思维方式、审美偏好乃至世界观建构。今天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单一意义上的学习者,而是技术原住民与内容共创者,他们在高速运转的数字社会中,迎来了无限延展的认知可能与表达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意思维与技术素养,拓展其面向现实问题与未来场景的实践能力,本届大赛设立交互设计、数字影像、虚拟现实等关键赛道,鼓励跨媒介、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探索,致力于打造一个连接高校教育、产业实践与社会创新的共享平台,鼓励企业基于自身产品、文化、技术提出真实命题,学生以此为基础开展作品创作,实现创意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双向共赢。对企业而言,这是一次汇聚青年创意资源的机会;对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演练,更是一次链接真实世界的成长跳板。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文化数字化”等时代命题正在重塑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也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与成长通道。科技美术,作为融合科技精神与艺术表达的新兴领域,正成为连接个体创造力与时代发展张力的重要接口。我们相信,今天的青年正站在通往未来的交叉口上,而这场大赛,便是他们挥毫出击、展现锋芒的起点。
2025年,“艺数共生·智启未来”,我们诚邀每一位青年创作者的加入,在技术与艺术的交汇处,共同开拓属于你们的原创航道。
02
竞赛主题、作品内容与要求
一、竞赛主题:“科技启明未来,艺术温润生活”
二、竞赛分类:本次竞赛作品分科技美术、科技影像、科技展演、科技设计、校企共创,共五类。1.科技美术类作品该类作品形式包括:(1)AIGC绘画;(2)科学主题插画;(3)科学杂志封面设计;(4)科学论文海报;(5)科普绘本;(6)科普壁画;(7)动态AI(人工智能)绘画及数字绘画作品等。其中“(1)至(6)”项作品的电子文件必须为JPEG格式,色彩模式为RGB,分辨率为300DPI。“(7)”中作品的电子文件必须是MP4格式,采用H.264编码方式,宽高比建议为16:9(横、竖屏均可),建议选择尺寸设定为1920×1080分辨率,文件大小不得超过500M,表情包类小尺幅作品可选择GIF格式并汇总在一个场景内,汇总展示尺寸同上。2.科技影像类作品该类作品形式包括:(1)AIGC生成视频;(2)MG、2D动画、3D动画;(3)科普视频;(4)科普动画;(5)科学纪录片等。以上影像正片内容文件必须是MP4格式,采用H.264编码方式,部分交互类或游戏类影像作品可提供对应格式,建议文件不大于1G。3.科技展演类作品该类作品形式包括:(1)科技装置艺术;(2)科技馆展陈;(3)科技公共艺术;(4)科技公共展演(3D Mapping、灯光秀、媒体建筑、无人机表演、机器人表演、大型庆典节日公共展演、晚会和嘉年华、科普戏剧、科学魔术等)。作品中效果图文件必须为JPEG格式,色彩模式为RGB,分辨率为300DPI。视频文件必须是MP4格式,采用H.264编码方式。建议作品文件不超过500M。4.科技设计类作品该类作品形式包括:(1)科技产品设计;(2)科学玩具设计;(3)科技文创设计;(4)人形机器人设计;(5)智能车设计;(6)科学游戏设计等。静态类作品尺寸应大于A3(42cm×29.7cm)横、竖版构图均可,文件必须为JPEG格式,色彩模式为RGB,分辨率为300dpi。动态类作品必须是MP4格式,采用H.264编码方式,宽高比建议为16:9(横、竖屏均可),建议选择尺寸设定为1920×1080分辨率,文件大小不得超过500M。以上作品中所涉及的版权、肖像权、名誉权事宜由作者自负。
三、作品要求:1.所有提交的作品命名为“XX学校XX(作品名)”。2.参赛作品必须保证原创性,同时需是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0月10日之间制作并完成。3.集体创作作品主创人员人数不能超过5人。4.对于违反以下规定的作品,将被取消参赛资格:(1)含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相抵触内容的;(2)含有色情、暴力、血腥等内容的;(3)涉嫌临摹、剽窃、盗用及侵犯他人著作权的;(4)违反本次大赛其他规定的作品。
03
参赛对象
(一)天津市2025年1月1日时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高职生、本科生、研究生。
(二)受邀的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单位),在2025年1月1日时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高职生、本科生、研究生。
04
竞赛安排
一、竞赛报名:1.报名时间:2025年6月30日至9月30日。2.报名方式:请各高校组织学生将作品按照科技美术、科技影像、科技展演、科技设计、校企共创不同赛道分类提交至(https://kjms.moocollege.com/)参赛网站,统一填写报名表与上传作品。3.报名要求:作品报名表(附件2)、著作权声明要同参赛作品一同提交;报名表名称要予以注明,例如:天津XXXX大学XXXX参赛作品(科技美术、科技影像、科技展演、科技设计)。4.请报名参赛的各高校指定一名竞赛联系人,将联系人信息表(附件3)于2025年9月15日前,发送至(kejimeishusheji 126.com)邮箱。5.各高校竞赛联系人负责收集汇总本校参赛作品信息,并将参赛信息汇总表(附件4)Word版和学校教务处盖章的PDF版于9月30日前发送至(kejimeishusheji 126.com)邮箱。
二、作品征集:2025年10月15日前,组委会征集作品并进行归类整理。
三、作品初评:2025年10月20日前,从组委会专家库中选择专家对作品进行线上、线下评审。
四、作品终评:2025年11月上旬,进行作品终评。
05
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按科技美术类、科技影像类、科技展演类、科技设计类,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各类作品的10%、15%和20%。一等奖参赛队伍的指导教师可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06
竞赛结果公示
竞赛结束后,竞赛结果将在天津美术学院教务处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http://jwc.tjarts.edu.cn),公示无异议后将由市教委统一公布竞赛结果。所有获奖证书将在比赛全部结束后,由组委会安排统一发放。竞赛其他有关事项另行通知。
07
申诉与仲裁
为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在竞赛结果公示期间,对竞赛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可递交由本人和指导教师签字的书面申请,由所在学校加盖公章后提交至竞赛组委会办公室,由仲裁委员会裁决,同时将结果报送至市教委备案。
08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报名联系人:
作品提交网站:https://kjms.moocollege.com/
组委会办公地点: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
09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科技馆学术部、Innovation杂志、科学艺术中心、《中国科学报》、果壳网。
关于举办2025年全国大学生科技美术设计创新作品大赛的通知
附件下载:
2025全国大学生科技美术设计创新作品大赛操作指南(学生版).pdf
市教委关于举办2025年全国大学生科技美术设计创新作品大赛的通知(1).pdf
https://mp.weixin.qq.com/s/l1TS9iHjp06roL_xHUWh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