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育】当华理遇上脑洞!第八届校名纪念品设计大赛火热来袭
华理聚合,数创青春
第八届华东理工大学校名纪念品设计大赛全面启动!
数理光影,青春脉络,汇聚笔尖星火。
图文成语,材艺化歌,忆起年年岁我。
有梦当燃,载念成章,巧构华理新座。
看今日、数创激扬,念昨日、纸短情多。
科技里,藏着温度,创意中,自有山河。
“校名纪念品设计大赛”由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主办,面向全体师生公开征集作品,鼓励大家自主参与、自主设计、自主评选,搭建一个融合创意表达与情感传递的开放平台。
第八届大赛以“华理聚合,数创青春”为主题,聚焦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我们希望参赛者以纪念品为载体,用设计定格青春印记,以创意连接时代脉搏,让校名纪念不仅是视觉之美,更承载文化温度、科技力量与情感深度。
大赛时间安排
初赛作品提交时间
2025.8.1—10.10
作品类型
本次大赛作品可以是单件设计作品,也可以是套件或系列设计作品,作品需有原创性、实用性、美观性、艺术性、创造性,作品类型主要分为四大类:
01
实物类作品
实物作品图片要求多角度、有参照物、能体现作品原貌,并标注作品尺寸(长×宽×高cm),实物作品可发送电子版照片或递交实物,实物作品一经递交,概不退还。电子版照片统一为JPE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文件大小以能够详尽展示作者设计理念为宜,照片数量不超过8张。
02
平面设计类作品
平面设计文件统一为JPE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文件大小以能够详尽展示作者设计理念为宜,图片数量不超过8张。
03
数字创意类作品
包括视频、动漫、音乐、手机主题、表情包、小程序等。
04
科技创新类作品
提交规格与实物类一致,需注明科技点或创新点。从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等维度深度挖掘,或运用新兴科技手段,如3D打印、科研环保材料运用等。在文创产品的物理载体和外观形象层面融入科技创新内容(不包括使用AI技术开发创作的情况)。
提交形式
实物作品提交至大活105,应同时提交《设计登记表》,并登记作者姓名、作品名称、联系方式。
电子版作品发送至邮箱:ecust_sjdasai@163.com。作品以压缩包的形式作为邮件附件发送,压缩包应命名为“作者姓名+作品名称+联系方式”,压缩包中应包含设计登记表和作品样图。
请务必关注初赛截止日期,逾期不接受补交。
设计登记表中的作品介绍用来阐释设计理念、思路由来,不限格式、不限字数。
作品样图应为JPEG格式,样图大小、样图张数以能够详尽展示作者设计理念为宜,样图以“作者名称+作品名称+序号”命名。作者须保留作品psd、ai等格式的源文件。
作品要求
①要求充分结合主题—“华理聚合,数创青春”。参赛作品可为单件,也可为系列。可结合华理精神、校训、校史、校歌、校徽等元素,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②入围决赛作品,版权归华东理工大学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所有。
③参赛作品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要求,且为作者原创作品,严禁任何有争议性的挪用、抄袭、侵权等行为;杜绝高仿、复制,严禁一稿多投,一经发现一律取消参赛资格,凡参赛作品涉及知识产权等法律纠纷,一切法律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④完全AI生成作品禁止参赛(如通过A文本生成工具生成完整设计说明、通过AI绘画工具生成完整设计图等)。此类作品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允许使用AI工具作为辅助手段,但最终提交的作品必须包含人类创作者的实质性修改与创造性表达,且AI生成内容占比不得超过设计总量的30%。(参赛者需在《设计登记表》中详细说明A工具的使用场景、生成内容及后续人工修改过程,并提交原始AI生成文件与最终设计文件的对比证明。)
⑤参赛作品涉及学校校名校徽的,均不得用于其他赛事及商业行为。
⑥最终解释权归华东理工大学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所有。
选题参考
01
筑梦旅程·华理印迹
以“校园旅程”为灵感,将华理的学习、生活、成长经历凝练为可感知、可留存的设计作品。鼓励参赛者以时间、空间、情感为线索,从入学初识华理,到专业探索、社团活动,再到毕业离别,提炼个人与学校之间的独特记忆,赋予设计以温度与故事感。
02
校园植语·花草为礼
以“校园植物”为灵感,将华理四季更替中悄然盛开的自然之美转化为温暖隽永的纪念设计。蔷薇、樱花、梧桐、郁金香……它们见证了无数学子的四年时光,也藏着属于个人的情绪片段与成长回声。
本赛道鼓励参赛者以“植物—时间—情感”为叙事线索,从校园里的一树一叶、一花一香中汲取灵感,凝练出既富自然气息,又具有纪念价值的创意作品。
设计不仅是一种美学重构,也是一种与自然共情的方式,让每一份纪念,都带有春风、夏雨、秋光与冬雪的味道。
03
理在其中·学科文创
以“专业视角”审视日常设计,从公式到分子,从数据到算法,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华理学子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
本赛道鼓励参赛者从所学学科中汲取视觉灵感与结构逻辑,将冷静理性的科学语言转化为富有情感和趣味的创意表达,让知识成为可以佩戴、展示、书写与收藏的青春信物。
设计不止是表达美感,更是对学术精神的温柔致敬。让一枚徽章、一张卡片、一只笔,都成为“我是谁”与“我所学”的可视化宣言。
04
多元聚合,科艺同谐
(该赛道作品将作为“本届创新赛道”单独评选)
聚焦现代科技与校园文创深度融合,为文化产品注入科技活力。鼓励从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等维度深度挖掘(通过解构元素周期表的韵律、分子式的几何美学、实验仪器的符号语言等元素作为设计灵感),或运用新兴科技手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互动装置(如AR校史/建筑模型)、科技材料产品(如3D打印可降解校园地标模型)。
以上选题仅供参考,欢迎同学们从更多角度、维度,来为本次大赛提供设计。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3000元奖金+荣誉证书
二等奖2名,2000元奖金+荣誉证书
三等奖3名,1000元奖金+荣誉证书
优胜奖4名,500元奖金+荣誉证书
最具创意奖1名,500元奖金+荣誉证书
特别说明
所有提交作品并通过初筛的参赛者将获得创新学分/美育学分,具体获得方式说明如下:
①所有参赛者将根据比赛情况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或美育学分(同学可以自主选择,但每个团队或个人参赛者只可以选择其中一项)。
②选择美育学分的参赛成员:提交参赛作品,并通过初筛,参赛成员将获得0.5学分;进入最终决赛答辩并获得等级奖的参赛成员将另加0.5学分。
③选择创新学分的参赛成员:提交参赛作品,并通过初筛,参赛成员将获得0.25学分;进入最终决赛答辩并获得等级奖的参赛成员将另加0.25学分;获得一等奖的参赛成员将另加0.5学分。
④其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参赛作品,小组人数不超过3人。
⑤参赛项目中如存在抄袭行为,将取消参赛资格;进入决赛的团队,如中途退出比赛,将无法获得相应学分。
https://mp.weixin.qq.com/s/g3wdn8U6HrOksWR5Bjd9Ow